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2011/10/25 歐債危機的死結與活路

形勢是否會這樣發展,由時間證明;但歐債危機僅靠歐美無解的邏輯,札卡里亞的論點與我們無異。

【經濟日報╱社論】 2011.10.25 03:03 am 

本周是歐債危機的關鍵周。歐元區德、法兩大成員國原本承諾歐洲領袖在23日的峰會討論解決歐債危機方案,但又表示這次會議難以達成協議,決定26日加開峰會;德國官員稱,「最重要的決定」將在第二次峰會後出爐。 

據了解,二次峰會議程將討論歐元區銀行的資本結構調整計畫、如何讓歐洲穩定基金(EFSF)有效發揮作用,以及如何推動歐洲國家的金融與財政改革等問題。不巧以及不幸的是,繼惠譽、標普之後,信評機構穆迪上周也調降西班牙國債評等,前景展望列為負向。稍早之前,穆迪對法國主權評等亦發出警告,表示未來三個月內,或有可能將該國國債3A評等放入負向觀察名單。

看來歐債危機愈來愈像是進入到一個死結了。所謂「死結」,就是繩子兩頭相互糾纏,想從這頭下手去鬆開,卻在那一頭抽得更緊。歐債危機的繩還不只兩根,至少有四、五根,相互糾纏,不成死結也難。

──首先,就從銀行危機來看,歐洲銀行由於普遍持有大量的歐豬國家(PIIGS,指葡萄牙、愛爾蘭、義大利、希臘及西班牙等債台高築國家)債券而面臨系統性風險,像德克夏銀行一下子就資不抵債,說倒就倒,被國有化了。因此,要防範系統性風險爆發,第一就是要增加銀行資本規模,這就需要政府注資,第二是要止住債券價格減值。

──要增加政府注資,能想到的幾個「財源」是:一、德、法兩國,但法國看來自身難保,已被信評機構警告,只能靠德國,但德國總理梅克爾顯然面對國內極大壓力,要不然也不會要求加開高峰會;二、EFSF的高槓桿操作,但這個問題涉及歐洲央行能否參與及如何參與的爭論,如果歐洲央行是透過與EFSF的回購國債協定,槓桿化基金規模,其實就是變相大規模印鈔,又觸犯了上世紀歷經超級通貨膨脹的德國的禁忌,這也是德、法最大分歧所在,梅克爾因而表明槓桿化將無關歐洲央行;三、國際貨幣基金(IMF),但IMF子彈不足,曾提出希望獲注資3,500億美元。

──再談要止住歐豬國家債券減值,這就一方面要歐豬各國厲行財政改革,緊縮支出;二方面要讓債券持有者認賠「撤帳」,後者又涉及到德、法兩國撤帳比例的爭議及撤帳比例高低對債市可能的衝擊。一旦歐豬國家要緊縮財政,免不了就要面對其內部人民的抗爭與示威。

──就算這些國家實施了財政緊縮,也將不利於它們的經濟復甦與還債能力,這時信評機構責無旁貸地當然要調降它們的主權評等……。

此之謂「死結」,相當於是一個無解的「歐債方程式」。本周的兩次峰會,最終能否獲得一個突破性的結論,有待觀察;但美國CNN知名時事評論員札卡里亞(Fareed Zakaria)顯然也有著類似前述的分析邏輯,斷言現行主要解決辦法都無法奏效。札卡里亞認為,希臘經濟規模只占歐盟的2%,就已經很難救,如果骨牌倒到義大利,債務比歐豬另四國加起來還要多,簡直是「大到救不了」。發行歐洲債券或給予歐盟執委會更大的徵稅權,也不可行,因為歐洲各國政府和人民都反對。

「解」只有一個,札卡里亞說,只能由IMF出面,向幾個外匯存底豐厚的國家借錢,主要是中國大陸,也可以包括日本、巴西、沙烏地阿拉伯,然後IMF用這筆款項救助歐債危機國家。中國大陸當然不會白出這些錢,將會要求在IMF取得更大發言權。屆時,札卡里亞說,法國籍的現任IMF總裁拉加德很可能是末代「非中國籍」總裁。

形勢是否會這樣發展,由時間證明;但歐債危機僅靠歐美無解的邏輯,札卡里亞的論點與我們無異。 

【2011/10/25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